1982年日本尤尼奇卡公司将人工合成纤维丝制成绒球作为滤料,用聚脂纤维作成球或扁平椭圆体,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纤维球具有水头损失小,滤速高,截泥量大等优点,但这种纤维球的纤维丝卷曲缠结在一起,形成的球比较硬,纤维球形成的滤床具有颗粒床结构特点,球与球之间无联系,空隙较大,容易穿透。反冲洗时,纤维球内部积泥很不容易反冲洗干净。
中国清华大学于1983年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纤维球,这种纤维球由中心结扎而成,密实度由中心向周边递减,滤料层空隙率达90%以上,其主要特性如下:
1) 纤维球呈柔性,孔隙可变,过滤时受工作压力、上层截泥和滤料自重的影响,形成上疏下密的理想滤层分布状态,可充分发挥出滤料深层的截污能力。
2) 与砂子、无烟煤、陶粒等滤料相比,纤维球滤料具有滤速高、截泥量大、工作周期长等优点。
3) 纤维球滤料在污水处理中(污水直接过滤、一级处理后过滤与二级处理后过滤)能发挥其特点。在同样过滤水量时,采用纤维球滤料可以提高滤速,从而节省过滤设备的容量,节省投资。
近20年来,中国和日本相继展开了纤维滤料研究的热潮。例如日本于1986年研制了卷缩纤维中心结扎纤维球,与中国的纤维球相似,但卷缩丝的加工难度大。1992年又制成棒状纤维滤料,几乎不能反洗,只能用于特殊行业,作为一次性使用。采用纤维长丝束状滤料的典型代表有中国东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带胶囊与不带胶囊的挤压式过滤器以及江汉研究所研制的靠机械压盖上下挤压的纤维丝过滤器,存在设备结构复杂、造价高,操作不便等问题。
1998年,清华大学又推出彗星式纤维滤料,这种不对称构型滤料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进一步减少了滤料的“死”区(滤料过分紧密,反冲洗时纤维无法散开,从而使其间截留的悬浮物难以脱落),反洗时,由于彗核和慧尾纤维的密度差,慧尾纤维随反冲洗水流散开并摆动,产生较强的甩曳力和相互碰撞,有利于过滤材料的洗净。但是也存在慧尾易结团,慧核溶结材料与滤料本身材质不一样,牢固性需要经受长时间的考验。